天氣: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動態>新聞發布會 > 正文

                                                “葫蘆島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

                                                時間地點:2022年09月20日 葫蘆島市政府新聞發布廳

                                                發布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工信局、市水利局

                                                發 布 人: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封玉龍、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沙建國、市工信局副局長劉玉端、市水利局副局長吳志策

                                                主 持 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郝寬

                                                現場圖片

                                                • 1.png
                                                • 2.png
                                                • 3.png
                                                • 4.png
                                                • 5.png
                                                • 6.png
                                                • 7.png
                                                • 8.png
                                                • 10.png
                                                • 11.png
                                                • 12.png

                                                文字實錄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郝寬: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出席中共葫蘆島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召開“葫蘆島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介紹我市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是: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封玉龍先生,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沙建國先生,市工信局副局長劉玉端先生,市水利局副局長吳志策先生。

                                                  下面,首先請封玉龍局長作介紹。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封玉龍:

                                                  各位來賓、記者朋友們:

                                                  大家好!現由我向各位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葫蘆島市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美麗葫蘆島建設的重大部署、重要舉措和積極成果。

                                                  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從嚴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與2014年新的大氣環境質量評價方法實施時相比,2021年我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35.3%和30.9%,優良天數比例提高13.7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考核斷面水質連年達標,近岸海域水質穩定達標。2022年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季度我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1,上半年改善幅度排名第5,主要河流、近岸海域、水源地水質均達到考核要求。近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五個方面工作:

                                                  第一,堅持統籌推進,壓實政治責任。一是強化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市第五次、第六次黨代會均提出明確要求,并把“生態立市”作為城市發展戰略之一;歷年市委全會報告、市政府工作報告均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點工作,并納入民生實事;市委、市政府會議常態化研究環保工作,推進解決問題。二是落實領導責任。成立了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委員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并將“加強環境保護”納入市政府領導成員分工、紀委監委全過程監管和市政府績效考核,每年向同級人大報告工作進展,推動市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有效落實。三是健全規章制度。制定實施了我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規《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又陸續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葫蘆島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辦法》等制度方案。建立領導掛帥包保制度,全面推行“五個一”模式,確保任務“一抓到底、一抓見效”。

                                                  第二,堅持依法行政,完善治理體系。一是健全項目準入體系。落實“三區三線”部署,明確生態環境準入“三線一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816平方公里,分別占陸域和海洋國土的22.6%和15.7%。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切實把好重點項目準入關。二是健全執法司法體系。建立生態環境刑事、民事、行政“三審合一”審判制度。落實有獎舉報、雙隨機一公開、釋法說理等系列工作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部門針對環境違法案件共立案處罰1138件,處罰金額7921萬元。三是健全企業責任體系。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臺賬調配機制,制定全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備案行業名錄,推動企業落實應急主體責任。累計發放排污許可證4671家,重點排污信息全部網上公布,倒逼企業落實環保責任。四是健全環境信用體系。建立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全市共有249戶企業參評,其中守信企業195家、一般守信企業47家、失信企業7家,均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切實做到獎優罰劣。

                                                  第三,堅持協同攻堅,狠抓污染防治。一是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實施“十項專項整治”,建成區20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部拆除淘汰,大氣重點區域實現散煤清零,大大減輕冬季供暖燃煤污染。二是常態防治水污染。嚴格落實河長制,1708名四級河長巡河5.7萬余次,治理“四亂”問題1.8萬余個??h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48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老區污水處理廠三期、“三河”綜合治理工程等重點項目全部完工,建成區內20.9公里黑臭水體全部消除。三是狠抓渤海污染防治攻堅。清理整治入海排污口84個;國家海洋督察及圍填海相關48起案件全部完成整改;21座漁港配備污染防治設備,興城鑫隆等水產品養殖重點企業實現養殖尾水凈化處理。四是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完成315個地塊的信息采集與信息入庫,完成26個重點地塊的采樣調查,12家涉鎘等重金屬重點企業污染整治取得實效,對連山區5座無主尾礦庫進行了綜合整治,八家子鉛鋅礦周邊鎘鉛污染耕地風險管控等重點項目全部完成。五是統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創建美麗示范村108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15個;建設農村戶廁3萬余座,涉及125個行政村;畜禽養殖糞污利用率達87.6%,超過省定指標11.6個百分點;秸稈綜合利用率90.8%,比2014年提高10個百分點。制定《農用反光膜管理暫行規定》,建立三級回收體系,強化產運銷收全過程監管,2021年回收廢棄反光膜38.7萬畝、1935.5噸,基本做到應收盡收。六是修復自然生態?!笆濉逼陂g完成人工造林96.8萬畝、封山育林49.2萬畝、森林撫育14.4萬畝;治理閉坑礦山4230.2畝,綠盾專項行動69個點位全部整改到位;治理水土流失294平方公里,大凌河流域自然封育2290畝;修復濱海濕地4554畝、整治岸線11.3公里。

                                                  第四,堅持立行立改,依法保護環境。一是強化工作體系。把落實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責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任領導小組“雙組長”,常態化設立15名編制的市環保督察整改辦公室,并從市直部門抽調業務骨干組建工作專班,下設8個工作組,實行集中辦公。二是強化機制約束。壓實“五個一”工作機制,嚴格實行領導包案、團隊推動、清單管理、掛牌督辦,持續跟蹤問效,直到任務銷號。實施常態化核查機制,對已完成的任務進行嚴格核查,嚴防虛假銷號和問題反彈。推行邊督邊改機制,對上級督辦案件和歷次督察重復訪、多次訪重點案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堅持現場辦公、實地督導,妥善解決南票遼西暖氣片廠污染、綏中西平農貿市場占林、興城紅石碑河生活污水污染等問題。三是強化長效監管。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標本兼治,制定了《漁港污染防治排查整改方案》《加強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方案》等系列方案,進一步健全全市生態環保制度體系,推動整改工作更加規范化、法治化。2017年至2018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合并30項,交辦群眾信訪件658件,均已全部銷號。2021年,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群眾信訪件295件已全部辦結,反饋問題25項,其中12項已申請銷號。同年,省環保督察交辦信訪問題147件已全部辦結,整改任務25項,現已制發《整改工作方案》,序時完成13項。

                                                  第五,堅持生態優先,促進綠色發展。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實施技改項目150余個,總投資1390億元,其中錦西石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等43個項目列入全省“三篇大文章”重點項目庫,渤船重工等4戶企業獲得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認定,9戶企業獲得省級綠色制造示范認定。7戶企業獲評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新建5G基站2310個,接入企業達到511戶。二是淘汰落后產能。累計關閉煤礦34家,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59萬噸。關停南票煤電50萬千瓦燃煤機組,節約能耗43萬噸標煤。完成?;钒徇w改造企業12戶,無新增過剩產能項目。三是改善能源結構。以打造清潔能源產業基地為目標,實施徐大堡核電二期、興城抽水蓄能電站、遼能南票風電等重點項目,新能源裝機容量達59.29萬千瓦,占裝機總量的11%,比2014年底提高4.5個百分點。四是嚴格能耗雙控。圍繞“雙碳”總體目標,堅持化整為零、積少成多,圓滿完成省定總量目標。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下步,我市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突出問題導向,發揚斗爭精神,以最堅決的態度、最迅速的行動、最有力的措施,不折不扣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落實,向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答卷,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一是強化政治擔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勇于斗爭,主動作為,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強化責任落實。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履行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堅持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確保責任落實到崗、具體到人。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有效保護居民飲用水安全。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四是進一步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把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相結合,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發展綠色建筑,創建節約型機關,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綠色商場,推動建設綠色交通,努力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提升。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郝寬:

                                                  感謝封局長的介紹。下面,請記者朋友們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遼寧日報記者:

                                                  近年來,我市海洋生態持續好轉,海洋岸線生態環境得到綜合整治,海洋生態質量不斷改善,請問,自然資源部門在海洋生態修復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沙建國:

                                                  近年來,我市自然資源部門積極向國家和省爭取海洋生態修復項目,多次獲批。2020年,依據《遼寧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我市組織編寫了連山區生態修復、龍港區生態修復、柳河河口生態修復和芷錨灣岸線生態修復等四個項目的實施方案,通過明確項目責任,落實上級精神,做好橫向協調,加強現場督導,嚴格遵守報告制度等措施,四個項目按時圓滿完成了初步設計的工程內容,修復濱海濕地303.6公頃、整治修復岸線11.3公里,超額完成任務指標。

                                                  2022年,按照《關于印發2020年中央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清單的通知》要求,我市葫蘆島市天角山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于 2021 年7月6日初步設計獲得遼寧省自然資源廳批復。本項目完成東西兩處沙灘背景區植被恢復63813平方米,東部沙灘補沙7658平方米,人工圍堰拆除495米,護岸生態化改造432米,修復中部濱海濕地面積51418平方米。

                                                  葫蘆島日報記者:

                                                  葫蘆島市在推動工業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具體是如何做的?

                                                  市工信局副局長劉玉端:

                                                  近年來,我市以“雙碳”工作為抓手,緊扣“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主線,在工業領域全力推動了產業形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2021年,全市單位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31%,超額完成“十四五”期間年均同比下降3%的工作目標。

                                                  一是圍繞工業轉型布局謀篇。緊抓數字化產業、醫藥、食品和紡織服裝等消費品行業低排放、高產出的特征,大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貫徹落實“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規劃,全力推動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近三年來,興標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接入企業達到511家,消費品行業實現“小升規”企業23戶,醫藥行業產值增幅大大高于全市工業總產值增幅。

                                                  二是圍繞綠色制造形成共識。依托工業綠色發展理念的宣貫,引導企業自覺參與節能低碳工作開展;依托綠色制造示范單位、綠色制造示范項目的培育,選樹標桿引領發展。2018年以來,1個項目列入工信部“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支持范圍,獲得補助資金1000萬元;4戶企業獲得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認定,9戶企業獲得省級綠色制造示范認定。

                                                  三是圍繞節能管理提高能效。聚焦重點用能企業,開展工業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服務工作,推動企業落實節能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節能標準,挖掘節能潛力,實施重大節能技術改造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9年以來,組織第三方機構,累計為錦西石化等37戶(次)企業實現了降本增效。

                                                  葫蘆島電視臺記者:

                                                  當前,我市已經修建了青山水庫、猴山水庫,基本滿足了全市用水需求。在此基礎上,下步如何構建水網,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安全支撐?

                                                  市水利局副局長吳志策:

                                                  我市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呈現西多東少的格局,水資源短缺成了經濟發展“瓶頸”問題,近十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大水利投資力度,破解“瓶頸”問題。分別修建了總庫容6.6億立方米的青山水庫和總庫容1.02億立方米的猴山水庫,徹底解決我市工程性缺水問題。

                                                  加快構建水網,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是優化全市水資源戰略格局的迫切需要,事關城鄉用水安全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字治水方針,做到“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主要做好以下三項工作。第一,全面科學構建水網規劃。結合葫蘆島市“一主一副,一帶三軸”的城鎮空間布局,以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謀劃水利空間均衡水網布局。第二,健全完善水資源優化配置。主要是構建“河庫聯通、西水東補,城鄉一體,引水濟葫”的水資源配置格局。一是將西部地區的猴山水庫、大風口水庫、宮山咀水庫、龍屯水庫、青山水庫相互連通,通過已建、新建連通工程及天然河道,實現水資源的集中約束管理,向東部地區的葫蘆島城區、興城市沿海地區調配水量。實現“河庫連通、西水東調”。二是將烏金塘水庫、堿廠水庫、青山水庫、平山水源等東部地區的供水水源體系連通聯調,實現水源之間的互補能力,統一調配水資源。三是將遼西北供水工程境外水源由東北方向直接接引至境內葫蘆島市和興城市這一沿海中心區域,為葫蘆島未來發展提供供水安全保障。第三,構建數字孿生水網。以數字化場景、智能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路徑,大力推進水網數字化、調度智能化、監測預警自動化建設,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數字孿生水網,提升水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遼寧日報記者:

                                                  近年來,隨著我市防洪工程體系不斷完善,我們能感受到,應對防汛信心和底氣更足了,能否介紹一下全市在防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市水利局副局長吳志策:

                                                  近十年來,水利部門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理念,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決策部署,不斷加強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建設,實現了“不死、少傷、少損失”的防汛目標。在工程方面,流域200平方公里以上33條河流,基本形成以河道、堤防以及66座水庫等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通過綜合采取“攔、蓄、滯、排”措施,形成了近十年來最有效的工程防御體系。在非工程措施方面,監測預報預警能力顯著提升,全市各類水情站點由2012年的0處增加到2021年的183處,收集降雨信息由60分鐘縮短到5分鐘,主要河流洪水預報精準度提升到80%以上。由于預報的精準,節約了行政成本,尤其是轉移群眾方面,由精準轉移群眾10623人,降至2022年3828人。通過綜合運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成功防御了2012年臺風“達維”,2016年“7.20”暴雨、2019年臺風“利奇馬”的襲擊。與上一個十年相比,近十年全市洪澇災害年均損失率由0.55%下降到0.27%,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供水安全、糧食安全,保障了經濟社會穩定運行。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郝寬:

                                                  謝謝!感謝幾位發布人,也感謝記者朋友們的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

                                                發布時間:2022-09-20 文章來源:葫蘆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責任編輯:李楠 關閉窗口
                                                骚虎视频在线观看